强!三院院士/AIE之父,联手华南理工国家杰青,发表JACS!
2024年12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胡蓉蓉教授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Facil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trithi
2024年12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胡蓉蓉教授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Facil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trithi
己二腈(ADN)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聚合物工业中。随着全球对ADN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用安全、丰富的原料有效生产ADN是非常理想的,但也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基于此,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刘会贞研究员和张展荣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徐庆岭副教授(共同通讯
近期,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谷龙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马会利教授团队在有机闪烁体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构建了温度自适应型的磷光-TADF双发射有机闪烁体,实现了在77 K~400 K温度范围内高效辐射发光,并展示了闪烁体在宽温度范围的高质量成像,研究论文以
确定材料的结构对于理解其性质至关重要。表征技术的进步可提升结构测定的精度,从而改变一些传统认知。以石墨烯为例,该材料曾被认为不可能独立存在,但多种先进成像和光谱技术的综合运用最终明确地证实了其实际存在。类似地,液态水长期被视为由随机分布的分子组成。然而,中子散
电催化反应路径高度依赖于催化剂的内在结构。 最近,CO2/CO 电还原已成为获得C2+产物的一种潜在方法,但要实现单一C2+ 产物的高选择性仍具有挑战性。
沸石分子筛是被广泛应用的固体酸催化剂,其酸性中心主要位于分子筛的微孔孔道内。反应物分子往往需要扩散进入分子筛的孔道,与酸性中心接触继而发生催化反应,这些分子与孔道尺寸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它们与酸性中心的可及性,赋予了分子筛“择形催化”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生物质和废
2024年12月11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奎岭院士、王正副研究员、韩召斌副研究员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Ruthenium-Catalyzed Carbocycle-Sel
聚氨酯(Polyurethanes, PU)是一类重要的合成聚合物,广泛用于各种应用,从日常用品到社会基础设施的先进工具。它们固有的交联结构赋予了其非凡的耐久性和灵活性,但它们的降解和回收变得复杂。基于此,
四氟化碳(CF4)是一种常见的全氟化合物(PFC),具有极高的温室效应,其温室气体效能是二氧化碳的7390倍,且在大气中的寿命可超过5万年。由于其稳定的分子结构,CF4被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制冷剂、药物和农用化学品。然而,这种化学稳定性使CF4分解极为困难,
2024年12月11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奎岭院士、王正副研究员、韩召斌副研究员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Ruthenium-Catalyzed Carbocycle-Sel
含氮中心自由基(NCRs)的合成用于自由基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武器库中一个强大而通用的工具。然而,基于水系环境下的电催化直接合成NCRs的报道很少。
2024年11月27日,J. Am. Chem. Soc.在线发表了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Bolin Liao课题组的研究论文,题目为《High-Throughput Search for Photostri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a
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所长、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Benjamin List团队报道了一种Brønsted酸催化烯烃与原位生成的N-Boc-formaldimine的高度对映选择性、反电子需求(inverse-electron-demand)
jacs benjamin benjaminlist 2024-12-09 14:52 17
硅因其高理论比容量(3592 mAh g⁻¹)被认为是取代传统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然而,硅在锂化过程中体积膨胀可达300%,导致电极结构破坏,从而严重缩短锂离子电池寿命。尽管通过将硅颗粒缩小至纳米尺度或引入碳基复合材料可以缓解体积膨胀效应,但这些措施并未解决由
多种实体肿瘤,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例如,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单靠外科切除往往无法治愈。患者的预后较差,肿瘤复发率较高,五年生存率仅为5%,目前可用的治疗方式极为有限。考虑到肿瘤基因组的复杂性以及涉及的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几千年来,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和药物资源。其中,从中药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中提取出的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如何延长药物的有效浓度和增强药物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以阻断肿瘤术后的
对称性是自然界的核心规律,对称性和对称性破缺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和非生物体系中。单壁碳纳米管(SWNTs)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对称生长手性材料,研究其生长机制对于实现超长且性能均一的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至关重要。
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目前的三代半导体材料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可见光吸收和载流子迁移率等方面表现有限,或者成本高昂、涉及有毒元素。因此,科学家们亟需探索具有高性能和环保特点的新型半导体材料。
2024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陆晓杰团队联合许叶春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 “Covalent DNA-Encoded Library Workflow Drives
众所周知,生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分子机器,他们主要由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依靠化学能或者热能驱动,正是因为这些分子机器的协同工作才支持了我们所知的生命。近些年,分子机器逐渐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兴趣。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分子机器领域,这也标志着科学家们对